“看了專題展很感動。老一輩華僑到外國去幫助建設,成績很大。他們艱苦奮斗,不怕犧牲,努力在那里工作,令我感動。他們身上的這種精神就是中華民族精神,應該傳承下去?!鼻叭?,在參觀完“家國情懷寄尺素——江門五邑銀信(僑批)專題展”后,一位北京市民說。一封封發黃的家信,一幅幅珍貴的照片,一個個背后的故事……正在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舉辦的專題展,豐富的展品和展品背后的故事震撼著現場嘉賓、觀眾的心。
專題展得到了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各大媒體報道,成為人們了解“中國第一僑鄉”江門、江門華僑精神的一扇窗口。中共中央宣傳部副部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臺長兼總編輯慎海雄參觀后對專題展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其對于推動挖掘僑批文化、弘揚華僑精神、塑造粵港澳大灣區人文內涵、促進海內外文化交流等都大有裨益。
文/嚴建廣 黎禹君 圖/周華東
在更高平臺講述江門故事
作為“中國第一僑鄉”,“中西文明交流互鑒”是江門的文化源泉,這里哺育了維新先驅梁啟超、油畫之父李鐵夫、中國舞蹈之母戴愛蓮、粵劇大師紅線女等眾多名人大家,孕育出“開平碉樓與村落”“僑批檔案”兩項世界級文化遺產。
“僑”是江門最大的文化內核,是江門的文化DNA,僑批是不可復制不可多得的“國寶級”文化遺產。五邑銀信(僑批)以數量多、歷史跨度長、覆蓋范圍廣、內容豐富等特點,在世界記憶遺產保護中具有獨特重要的地位。2013年6月19日,16萬封中國僑批正式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其中將近5萬封來自江門五邑地區。
△這是目前江門五邑地區發現并記錄在案的最早的銀信。
近年來,江門以銀信(僑批)為紐帶,通過展覽“走出去”,講好僑鄉故事。2015年8月,原市文廣新局、中國錢幣博物館、市博物館共同舉辦“金山伯的榮耀——近代江門五邑僑匯展”,首站在中國錢幣博物館(北京)開展。近年來,該展覽陸續在全國巡展,先后走進武漢、廣州、山西、云南等地,巡展10余次。此外,近年來,市博物館在香港、澳門舉辦的專題展覽中均有銀信(僑批)部分。
這次專題展在北京舉行,不僅是江門首次把專業僑批展覽帶到北京,而且展覽受到各大媒體關注,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人民網、新華每日電訊、新華網、國際在線、光明日報、中國日報、中新社、歐洲時報、南方日報等媒體或派記者到現場采訪報道,或轉發相關報道,使五邑銀信(僑批)走上了更高的展示平臺,也成為江門積極探索銀信(僑批)活化展示新方式的生動注腳。
“要讓五邑銀信(僑批)走出‘深閨’,走出去的步伐更快一些?!笔形N?、宣傳部部長陳冀說。
陳冀表示,希望通過專題展,進一步保護活化、包裝運用五邑銀信(僑批)這個重要的中國華僑歷史文化瑰寶,將五邑銀信(僑批)打造成為傳播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目前,江門市正積極探索保護活化新路徑,讓銀信(僑批)走出家門、國門,成為講好江門故事、中國故事,展現文化自信的重要載體,并助力粵港澳大灣區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建設。
承載的精神歷久彌新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僑批”記載了老一輩海外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和濃厚的家國情懷,也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重要體現。要保護好這些“僑批”文物,加強研究,教育引導人們不忘近代我國經歷的屈辱史和老一輩僑胞艱難的創業史,并推動全社會加強誠信建設。
本次專題展通過書信、照片、圖表等形式,系統呈現了五邑華僑從走出國門建設當地、回饋家鄉建設到報效祖國的時代記憶,從不同角度展現了海外華僑的愛國之情、思鄉之情、民俗風情和根脈意識。專題展還生動再現了“誠信信使——巡城馬”“目前發現的江門五邑地區最早銀信”“信封信紙一體化銀信”“滿滿相思心形銀信”“革命小生——李是男”“華僑家庭的愛國傳承——張炳聯、張益民”等系列五邑華僑故事。
“我想用兩個詞來形容自己的感受,一個是‘震撼’,一個是‘感動’?!眳⒂^完專題展后,新華每日電訊記者劉婧宇說,“震撼于展品保存完整、數量豐富、種類繁多,震撼于華僑在極其艱難的生存環境中仍心系家國,讓我一個后輩有幸見證了歷史,見證了不懈奮斗的五邑華僑精神。作為一名黨員,今天的專題展也給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令我感動。銀信(僑批)作為歷史的物證,承載的是中華民族講信譽、守承諾的精神,在危難時期更體現了華僑對國家的信心、民族的希望,雖然現在銀信(僑批)已經退出歷史舞臺,但承載的精神歷久彌新且生生不息?!?/p>
搭建了解先輩的橋梁
一封封往返于海內外、親人之間的銀信(僑批),有溫度、有味道、有感情,使得天涯比鄰,實現見字如晤,它不僅是中國人聰明與智慧的結晶,折射出的是“過番人”篳路藍縷、回報桑梓的責任與擔當。還見證了華僑為祖國、為中華民族的存亡復興所表現出的家國情懷。
“作為一名江門人的后代,也是一名僑務工作者,在展覽上看到先輩的經歷,我深有感觸?!痹趨⒂^完專題展后,北京市東城區僑聯主席譚菲說,“通過銀信(僑批)和背后的故事,讓我對先輩有了更多的認識,多了一份敬仰,對故鄉多了一份了解?!?/p>
譚菲說,作為一名僑務工作者,先輩的經歷和精神將更加激勵自己去做好僑務工作?!跋Mㄟ^自己的工作來影響海外僑胞,讓他們更好地了解中國,傳播中國好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彼f。
“看到銀信(僑批)讓我想起爺爺奶奶?!敝袊鴥S聯顧問、在京五邑籍鄉親唐聞生說:“20世紀初,爺爺出國謀生,當時,奶奶和孩子在江門鄉下。那時候,交通條件差,爺爺差不多10年才能回一次家。爺爺在國外的時候,就是靠銀信(僑批)聯系?!?/p>
唐聞生說,銀信(僑批)看似簡單,背后的故事很豐富?!霸谀莻€時代,銀信(僑批)要從海外到家鄉人的手中,非常不容易?!彼f,“盡管困難重重,仍絡繹不絕,這背后就是華僑的家國情懷?!?/p>
另一位在京五邑籍鄉親、中國僑聯顧問黃軍軍參觀專題展時表示,僑胞身在海外,頑強拼搏、艱苦創業,不僅為所在國發展繁榮作出貢獻,贏得當地人民尊重,同時,心系祖國、家鄉、家人,有著濃濃的家國情懷?!耙ㄟ^展覽讓人們了解這些歷史,了解中國人的精神?!彼f。
(責任編輯:葉雋毅 二審:寧園 三審:陳淑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