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灣火車碼頭遺址不遠處,有一處新寧鐵路時期的雙拱涵洞橋。
林文波承包的魚塘里,至今仍埋藏著當年鐵路的遺留物。
因為位于鐵路附近,各種商販齊聚,蘆沖村曾經有著“小廣州”的美譽。
“到了潭江,火車停下來。車輪沒有動,外面的景物卻開始慢慢地移動了。這不是什么奇跡。這是新寧鐵路上的一段最美麗的工程。這里沒有橋,火車駛上了輪船,就停在船上,讓輪船載著它慢慢地渡過江去……”80多年前,巴金先生游覽完新寧鐵路牛灣站后,寫下了名篇《機器的詩》,文中描述的正是牛灣火車碼頭上火車過輪渡的情景。
牛灣火車碼頭位于新會區羅坑鎮,是新寧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年,火車在牛灣過潭江時,采用了輪渡載運列車通過江面,蔚為奇觀。如今,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項美麗的工程早已退出了歷史舞臺,曾經繁榮的牛灣火車站已不見蹤影。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座百年小鎮在滿城建設的熱火朝天中正醞釀著新時代的華麗轉身。
A 首創輪渡載火車過江
一百多年前,新寧鐵路鋪進了羅坑鎮,牛灣火車碼頭在此竣工,從此火車坐上輪渡,“嗚嗚嗚”的火車汽笛聲和輪渡鳴笛聲一起,響徹潭江畔。
回望歷史,新寧鐵路從斗山站出發,在抵達牛灣站后被潭江一分為二,這里便是連接新寧鐵路的牛灣火車碼頭。這個碼頭的竣工,讓新寧鐵路的南北兩端首次通過火車輪渡連成一體,實現了江門南北交通大動脈的無縫連接。
“火車過江時,采用了輪渡載運列車過江的辦法,火車先開上鐵船,船上鋪設三條軌道,每次能載一列五節長的列車,兩岸系一條鋼纜,用絞車把渡船絞過寬400米左右的江面。因此,新寧鐵路成為中國第一條使用火車輪渡的鐵路,這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的創舉?!绷皱a慶曾任市文廣新局文物科科長,退休后致力于研究、挖掘本土歷史文化,他表示?!缎聦庤F路一段最美麗的工程:輪渡曾載火車過潭江》一文中描述著當年乘客乘火車坐輪渡的情形:火車到達牛灣時,要駛進一只像火柴盒一樣的大鐵船渡過潭江到公益,渡江碼頭一段鐵軌可以調動高低銜接鐵船上的鐵軌?;疖嚾旭偵翔F船后,乘客可從車上下到鐵船甲板上散步、買食品和觀賞潭江景色……
“當時這里熱鬧極了,不少華僑過江回臺山基本上都在這里坐輪渡經過,聚集的人流也帶旺了當時羅坑的經濟發展?!绷皱a慶說,新寧鐵路建成通車后,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站點,牛灣依靠水路和鐵路匯集的貨流、人流,在當時一躍成為極為繁華的墟鎮。
“當年,在鐵路附近的蘆沖村聚集了不少嗅到商機的務工人員,他們紛紛在蘆沖村里開設商鋪。每天晚上,村里燈火通明,賣宵夜的、賣日用品的、賣洋貨的攤販擠滿了村里的每條巷道,各類小商品、煙酒副食應有盡有,餐館商鋪林立,繁華至極,所以蘆沖村又被譽為‘小廣州’?!绷皱a慶感慨地說。
隨著1939年新寧鐵路被全線拆毀,牛灣火車碼頭也失去了交通樞紐的地位,牛灣站也失去了往昔的繁華。這個因火車站而盛極一時的墟鎮,絕大部分商鋪關門停業,房屋空置。
B 被掩蓋的碼頭遺跡
春日的羅坑陽光正好,在羅坑鎮蘆沖村委會解放里潭江邊不遠處的灘涂上,一排綠意盎然的大樹正隨著微風輕輕擺動著枝葉,附近一片靜謐。然而百年前,這里曾經喧囂繁盛,因為這里就是曾經的新寧鐵路牛灣火車碼頭遺址。
“過去幾十年,火車軌道變成了鄉間小路,我們只能靠一個水閘標記牛灣火車輪渡碼頭?!痹诹皱a慶的帶領下,記者來到了碼頭遺址,在這里,新寧鐵路的蹤跡早已無處可尋,只剩下在一旁的水閘墻上還掛著“新會區不可移動文物——牛灣火車碼頭遺址”的牌子,但掛牌處并沒有相關資料介紹。
林錫慶介紹,在潭江邊的灘涂地成排的樹林下,還掩蓋有新寧鐵路當年的部分遺跡,而標定輪渡火車的航道鐵鏈早已沉入江底,但在碼頭遺址附近田地里仍能找到一些軌道、鉚釘等物品。林文波是蘆沖村村民,二十多年前包下了碼頭遺址附近的一塊魚塘,多年來他經常在魚塘內打撈到一些當年遺留的物品?!坝需F軌、鐵釘、鋼纜,甚至還有銅錢,當時也不知道這是什么,就知道是以前的東西,后來咨詢了相關人員才知道這里是新寧鐵路的遺址?!痹隰~塘旁的房間內,林文波向記者展示了幾枚當年軌道用的鉚釘,都已銹跡斑斑?!斑@些年大大小小挖出來好多,在江邊的水里還發現了一捆巨大的鋼纜和一根木樁,應該是固定輪渡火車的物件?!绷治牟ū硎?,在碼頭附近退潮時,還能看到有兩塊大鐵板露出水面,估計是渡船的遺址。
在碼頭遺址不遠處,有一處雙拱涵洞橋,橋長8米,寬2米多,混凝土結構,如今仍可正常通行,但橋面已釘上鐵板被保護起來。林錫慶向記者介紹,以前火車是從牛灣火車碼頭過來,沿著一拱涵洞橋、雙拱涵洞橋、三拱涵洞橋,經過村莊直通臺山?!霸S多年前,一拱橋和三拱橋都被拆了,木樁被拿走了,這座二拱橋是唯一一個被遺留下來?!绷皱a慶說。
C 羅坑新時代再續輝煌
時過境遷,歷經近一個世紀,羅坑鎮早已換了人間。當歷史和時代的浪花在這里交匯時,羅坑也迎來了新生,向世人昭示它的未來有著無限可能。
近年來,羅坑鎮在大力發展經濟、提高鎮級財政收入的同時,圍繞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加大資金投入,將解決民生問題與做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緊密結合,大力推進“三清三拆三整治”,積極修路、建垃圾中轉站等,讓墟鎮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容貌煥然一新。
而羅坑鎮的交通優勢也從未間斷。從百年前的新寧鐵路,到如今借力新臺高速、中開高速、銀洲湖高速、國道G240等重大交通工程,羅坑鎮的“大交通”格局不斷升級,并主動謀劃省道S385陳沖至牛灣高速路口段的拓寬改造,以全段升級成二級公路為目標,加快子營三路硬底化工程,進一步優化子營山工業園的人車通行條件。
同時,近年來,憑借優厚的交通條件,羅坑鎮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工業經濟表現出穩步上升態勢。目前,該鎮已形成紡織化纖、鋼鐵建材、健康食品、電力器材、化工新材料等主導產業。
歷經時間的磨煉,羅坑鎮的工業和商業發展迅猛,產業特色明顯,現代農業也提質增速,走上快車道。該鎮在升平村實施“稻魚共作”示范項目,由省、區、鎮農業部門共同組織,探索綠色生態高效種養生產模式。推進“一村一品”項目,遴選六堡村肉雞項目和亨頭村紅心蜜柚項目入庫,積極發展特色農業。提升鄉村旅游品質,做深“以節促旅”文章,成功舉辦羅坑鎮芒果節暨農旅特產展銷會,全方位宣傳推介羅坑鎮鄉村旅游。
此外,羅坑鎮以“新寧鐵路+林鏘云故居”為背景,以辦好紅色愛國講堂為契機,將五邑大學軌道交通學院黨總支、江門站建設管理委員會黨支部和羅坑鎮黨委打造成新會黨建“紅色干線”上卓越“紅色動車組”。
牛灣火車碼頭百年滄桑中,濃縮了羅坑人的奮斗史,更見證了羅坑鎮加速復興的蝶變之路。而隨著時代變遷,新寧鐵路帶來的能量正在“讓位”于新力量,將羅坑鎮送上了“高鐵新時代”。
策劃/劉運華 葉桃
統籌/王平強 嚴建廣
文/圖 朱磊磊 張華熾
(責任編輯: 李萬兵 二審:徐鈴靜 三審:寧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