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積極興建口袋公園,提升城市品質。蓬江區萃錦園口袋公園極具嶺南風格,為現代都市增添了一絲古典美,深受市民喜愛。 郭永樂 攝
“文明在哪里?我來告訴你。文明就在你身邊,在你的生活里……”牛年春節剛過,隨著熟悉的旋律四處飄揚,《文明在哪里》在江門再次響起,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唱出“中國第一僑都”邁向文明城市永不停步的共同心聲、合力共建的堅定信念、不懈奮斗的發展追求。
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最高榮譽,是城市實力和競爭力的綜合體現,也是最具價值的城市品牌。
在持續多年建設文明城市的基礎上,江門于2020年11月底啟動創建文明城市品質提升行動,舉全市之力、集全市之智,補短板、強弱項、治頑疾、建機制、惠民生,努力讓文明之風持續浸潤民眾心靈、文明之花開遍五邑大地,加快邁向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諧宜居、人民滿意的理想之城,走出一條建設文明城市的“江門之路”。
一
這是一次理念認識的更新和洗禮。
思想引領行動,江門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抓手。
江門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林應武要求,要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在物質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上都要交出優異答卷”“廣東要更加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真正學懂、弄通、悟透、做實,把提高思想認識、轉變工作作風放在抓好文明城市創建工作的首要位置。
縱觀江門的持續實踐,文明城市創建已經成為全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載體。
從以實體經濟和創新驅動為核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以全面深化改革為抓手構建民主公正的法治環境和透明公開的政務環境、以活化五邑華僑歷史文化資源豐富城市內在之美到以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為核心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宜居生態環境、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的組織保障,這一系列的行動和舉措,已經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諸多內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在所有工作貫穿其中,推動文明城市建設的過程真正成為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過程。
目標決定方向,江門把創建文明城市視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有效路徑。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比嗣袢罕妼γ篮蒙畹南蛲?,就是黨和政府的奮斗目標。江門歷經多年發展,成果豐碩,但與民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相比,城市面貌陳舊、基礎設施老化、公共服務供給滯后、社區環境較差等短板仍然突出。
以創建文明城市為抓手,江門圍繞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推進老舊社區改造、升級農貿市場、抓好市容環境提升、增進公園綠化美化、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加大教育醫療資源供給,既補上了文明城市建設的短板,更讓民眾有了更宜居的環境、更便利的服務、更多元的教育,努力做到創文為民不為“名”、創文惠民又悅民。
文明促進治理,江門把創建文明城市作為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作為的主要陣地。
城市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離不開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城市綜合競爭力的集中體現,文明城市創建也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內容。
“要進一步推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與城市治理等工作有機結合,形成長效機制,做到常態化管理,不斷改善江門城市面貌,持續提升市民的獲得感、幸福感?!苯T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吳曉暉說。
在創建工作的提質增效中,江門探索了文明城市建設的市民共商機制、參與機制、督導機制,探索了城市的智能化、科技化、社會化、精細化管理,探索了城市治理和文明實踐養成的法治路徑,在構建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社會治理共同體,強化城市依法管理依規治理,更好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城市治理頑癥難題方面進行了有益的嘗試,為推動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積累了經驗。
二
這是一場“面子”“里子”的提升和變革。
上下齊心、全民參與,強化擔當、狠抓落實,文明城市創建帶來的變化在五邑大地已然發生。
崇德向善更入人心。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江門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體現到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各個環節、滲透到生產生活各個方面,匯聚建設珠江西岸新的增長極和沿海經濟帶上的江海門戶的精神力量:開展“最美江門人”選樹學活動,用模范的力量推進潤物無聲的道德教育;將互聯網基因注入志愿服務,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行動,用志愿服務引領文明風尚;加快推動《江門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的立法和實施,用法治手段規范道德建設,促進文明素質的實踐養成。
文化厚重更強內涵。
江門堅持把文化建設擺上重要位置,既注重歷史傳承、塑造城市的獨特風貌,也注重增強公共文化供給,豐富城市文化生活和文化內涵:珠西綜合交通樞紐江門站候車大廳活用碉樓元素、彰顯地域特色,江門“城市原點”啟明里改造修舊如舊、保持華僑歷史底蘊,龍溪湖閱讀中心“書蟲”常聚、引領書香四溢,中國(江門)僑鄉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加快建設,僑鄉名人歷史和非遺民俗等頻頻走進校園,讓優秀歷史文化看得見、摸得著、傳得好,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涵養城市文明。
和諧宜居更進一步。
亞里士多德說:“城市,因人類尋求美好生活而誕生?!蔽拿鞒鞘袆摻?,歸根結底是為了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使人民在城市建設中有更多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從市容環境提升、老舊小區改造、“三線”整治到農貿市場升級、公園綠化美化,這一系列行動的價值指向十分明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理念,聚焦人民群眾的需求,合理安排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積極創造宜居、宜業的良好環境。
如今,行走在五邑城區,城市道路更加平整、基礎設施加快更新、老舊小區面貌更新、農貿市場更加干凈、市容市貌更加整潔、社區治理更加有序,文明城市建設“虛功實做”,生活品質的提升更可觸摸、更加可感。
三
這是一條文明之路的傳續和奮斗。
文明城市建設是一場“接力跑”“耐力跑”,沒有終點,唯有向前。著眼長遠未來,著眼長效常態,新的征程正在鋪展。
進一步強化思想認識,融入區域中心工作。
縱觀文明城市創建指標體系,其涵蓋了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各方面內容,新發展理念始終貫穿其中。江門將進一步學懂弄通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創建工作與當前中心工作緊密結合、與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與常態長效機制完美結合、從而進一步鞏固創建成果、提升創建水平、增強創建質量。
進一步更新發展理念,融入城市“全周期”。
文明城市建設,苦功夫應在“平時”而不在“評時”。江門將探索“創文優先”,把文明建設融入城市的規劃、建設和管理“全周期”,讓獨特的華僑文化資源成為城市內在之魂,讓文明成為城市最亮麗的底色。要把文明建設作為推動城市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抓手,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推動城市治理體系、治理手段、治理方式、治理理念的創新,引導更多社區居民和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城市治理決策、反映治理問題、監督治理工作,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全新格局,凝聚文明建設的澎湃動力。
進一步堅守以人為本,融入人民日常生活。
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讓人民群眾滿意是文明城市創建的目標所向。要進一步聚焦人民群眾需求、融入日常工作生活,營造更好的政務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人文環境、生活環境、社會環境,真正解決好群眾關注的煩心事揪心事操心事,一步一個腳印、一件一件實事,積小勝為大勝,讓發展成果為人民更多共享,文明城市建設就會得到更廣泛的擁護和支持,真正實現創建為民、創建靠民、創建惠民的價值追求。
讓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比翼齊飛,讓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文明對話交融,讓城市與人和諧共處、共榮發展,江門的文明之路,永不止步。
(作者:沈文金 轉載自《南方日報》)
(責任編輯:陳健強 二審:鐘建基 三審:徐鈴靜 )